被冬奧改變的冰雪小城
初春的崇禮又下了場雪,小城處處銀裝素裹。趙春新、單冬梅夫婦路過滑雪雕塑,停車在雪地里拍了幾張照,發給在外地讀書的女兒。崇禮人離不開雪,雪帶來了冬奧,帶來了新工作,也帶來了好生活。
2015年7月,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,讓原本只有滑雪愛好者光顧的小城崇禮真正破圈,迅速成為旅游和投資的熱土。
習以為常的白雪變“白金”
“以前我們都怕雪,一下雪就封路,上不了山,進不了城。”55歲的趙春新作為崇禮區四臺嘴鄉營岔村村民,從未想到,習以為常的白雪,如今成了主導崇禮經濟發展的“白金”。
崇禮區(原崇禮縣)地處河北省張家口市,在成為2022年冬奧會滑雪項目舉辦地前,這座距北京兩百多公里的北方小城仍是國家級貧困縣。
就是這樣一座貧困縣,在專業人士眼里,卻是中國發展滑雪產業最理想的地區之一。崇禮冬季平均氣溫-12℃,降雪早、積雪厚、存雪期長,累計積雪量達1米左右,山地坡度適中。
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第一家民營滑雪場“塞北滑雪場”,到如今坐落在冬奧核心區的“云頂滑雪場”與“太舞滑雪場”,崇禮已擁有7家大型滑雪場館,形成了國內最大的雪場集群。滑雪行業的深耕與發展為崇禮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地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張家口規劃到2025年打造以崇禮為中心、輻射周邊地區的滑雪大區,建成滑雪場30個、雪道600條500公里、冰雪特色小鎮20個以上,屆時每年可滿足2000萬人次的冰雪運動需求。
從“下北京”到回崇禮
趙春新10多歲就外出打工。在崇禮當地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,只能去北京,他在北京干過工地,跑過運輸。崇禮人把去北京稱為“下北京”。京張高鐵開通前,崇禮人“下北京”是個麻煩事兒,每一次去北京,路上都要折騰一整天。
2018年,眼看著崇禮飛速發展,在外面打拼了多年的趙春新帶著妻子單冬梅回到家鄉,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。
如今,趙春新一家六口,有三口人的工作跟冬奧相關:趙春新在冬奧核心區的崇禮太子城小鎮工地項目做保安,妻子單冬梅在雪場當保潔,冬歇期一過,趙春新的兒子也將回到冬奧工地運輸土方。
他們的村子也已拆遷,村中不少人用拆遷款在城里買了新房,趙春新一家也不例外。
“如果沒有冬奧會,我可能還在外漂泊,現在家門口的活兒還能挑。”趙春新說:“我退休時,就能拿到養老金了。只要勤快,在崇禮就不愁沒活兒干。”
2019年底京張高鐵開通,太子城站就在趙春新工作的崇禮太子城小鎮門口,他最高興的是女兒從大學回家方便了:“女兒在大連讀大學,以前沒高鐵的時候,回來得折騰一天一夜。現在上午從大連出發,下午四點就到家了,又快又方便。”
每到寒假,趙春新夫婦會帶女兒到雪場滑雪。夫婦倆從沒滑過雪,看著女兒從滑道上飛馳而下,夫婦倆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受益于冬奧,崇禮人的工作生活迎來轉折。2019年5月5日,崇禮實現脫貧摘帽。據統計,退出貧困縣當年,崇禮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產業和旅游服務人員達3萬多人,其中包括過去的貧困人口9000多人。
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影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