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雪是大自然賦予北方大地的優勢資源。將冰天雪地變成“金山銀山”,將資源、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,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,實現“三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”的目標,需要每個寒地冰雪城市共同努力。
昨天上午,記者從“奧運旅游新動力,美好生活新體驗”為主題的2020中國冰雪旅游發展論壇獲悉,哈爾濱市將建設成為“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”,開發冰雪體育休閑游、賽事表演觀摩游等多種旅游產品,打造集旅游觀光、運動體驗等于一體的冰雪運動樂園。眾多國內外旅游行業專家、企業嘉賓在此次論壇上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觀點。
新體驗經濟
“互聯網+”是個好“導游”
“在‘新體驗經濟’下,用戶體驗冰雪旅游,從拿起手機那一刻就開始了。”馬蜂窩旅游網高級副總裁陳海說,冰雪旅游是“年輕態”產品,年輕人的旅行消費更注重體驗,更依賴具有“種草效應”的內容。“數據顯示,哈爾濱是年輕人首選的冰雪旅游目的地。”陳海說,以馬蜂窩為例,通過新打造滑雪小程序,可以讓游客對哈爾濱不同雪場的介紹、特點、服務等方面的了解,來選擇自己的路線。同時,提供全鏈條的基礎設施,為用戶提供門票、酒店、交通、定制、接送等一站式服務。
“互聯網+”時代讓手機成了外地人了解城市的第一窗口。而對于本地人來說,擁抱冰雪、普及冰雪運動,可以讓每個個體成為城市冰雪旅游的“導游”。據吉林市副市長蓋東平介紹,當地政府去年拿出1000萬元來補貼中小學生上冰雪。“去年實現了15萬人次現場上冰雪課,今年可能達到20萬人次。”當地還鼓勵機關干部去學習、體驗滑雪。牙克石市委副書記、市長臧著強介紹說,當地通過人大立法成立了冰雪日,舉辦首屆全民運動會等活動普及全民參與冰雪運動。
深挖冰雪資源
需要文化和當地生活相融合
游客來了,具體玩什么?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企業在開發旅游產品上下功夫。哈爾濱馬迭爾集團一負責人介紹,以冰雪嘉年華項目為例,去年運營了48天,吸引210萬游客參與,“今年預計接待游客量800萬到1000萬”。
好的冰雪產品更需要文化和當地生活相融合。國際滑雪運營專家、天軸商務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Justin Downes認為,景區或者旅游項目,應該有社區構建的概念。“無論是食物、啤酒,還是文化,我們要讓客戶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,這是他們的興趣所在。”
哈爾濱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閆紅蕾在論壇上表示,哈爾濱目前已經形成了七大冰雪旅游主題、400余項冬季文化旅游活動。本次冰雪季還推出了71臺131場國內外經典系列演出。下一步哈市還將新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原生態特色的冰雪小鎮,開發多種多樣的冰雪體育休閑游等多種旅游產品,打造冰雪運動樂園。
精細化服務
產品口碑成為有效競爭力
渠道打開了,產品做好了,服務也要跟得上。冰雪旅游的服務和保障,直接影響到旅游產品的口碑,口碑壞了,再好的產品體驗也會大打折扣。
“地域的差異催生了精細化服務。”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楊晶晶副教授說,“以滑雪場為例,它是一個綜合性目的地,服務人員應對滑雪運動有一定的了解才行。很多游客作為初學者,穿著雪鞋,可能連彎腰都不會了。這些都要從游客的需求去改進服務。”“90名教練,45天教了2萬個孩子滑雪。”北京美藝恒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爽說,“我經營的一家雪場,起初沒有人來報名學滑雪。后來,教練主動上雪場,帶著游客、小孩一起滑雪體驗、演示。正是提供這樣的服務,才有了上述那組數字。”
“發展冰雪旅游產業,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有獲得感,讓游客有滿意度,才能夠把我們的冰雪旅游推向高質量、高速度的發展。”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論壇上表示,相關部門、企業要帶著游客滿意度高不高、市場主體競爭力強不強、產業發展后勁足不足三大問題來發展,就一定能夠把冰雪旅游發展得更好。